<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無圖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關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安全 » 營養與健康 » 正文

    補營養,三代人大不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09-04  來源:星辰美食網  瀏覽次數:263
    核心提示:兒童時期的營養對今后一生的健康有決定性的影響。調查顯示,我國13歲兒童的礦物質(即鈣、鐵、鋅、硒等)攝入狀況令人擔憂。 調查發現,礦物質攝入量符合標準的嬰幼兒比例從高到低依次為鎂、銅、鈣、鐵、鋅。達標情況最差項是鋅,缺鋅嬰幼兒比例達到了39%,而據聯合國


      兒童時期的營養對今后一生的健康有決定性的影響。調查顯示,我國1—3歲兒童的礦物質(即鈣、鐵、鋅、硒等)攝入狀況令人擔憂。

      調查發現,礦物質攝入量符合標準的嬰幼兒比例從高到低依次為鎂、銅、鈣、鐵、鋅。達標情況最差項是鋅,缺鋅嬰幼兒比例達到了39%,而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報告,缺鐵性貧血兒童的智商較正常兒童平均低9個評分點;鋅缺乏可引起食欲減退、認知行為改變,影響智力發展,導致成熟延遲、免疫功能降低,容易發生感染等。就年齡來看,1—3歲達標率最低;0—6個月和4—6歲的嬰幼兒5項礦物質達標率超過了50%;7—12個月和1—3歲的嬰幼兒5項達標率未過半。  

      相比之下,在美國,每年在膳食補充劑上的開支至少在17億美元以上,其中相當一部分產品是為孩子購買的。對于已無法通過母乳獲得足夠營養的大“孩子”來說,合理攝入膳食補充劑產品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商場和藥店都有專為兒童設計的鈣鎂片和鐵質片。美國艾奧瓦大學的朱麗·艾森伯格研究員曾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撰文表示,在小于兩歲的美國兒童中,有32%正在服用單方/復合礦物質維生素補充劑。

      中年別忘補蛋白質

      對于中年人,蛋白質是身體健康的“基石”。雖然比正處于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的蛋白質需求量要低,但是由于生理機能開始減退,攝取豐富、優質的蛋白質十分必要。

      此外,中年人體內負責脂肪代謝的酶和膽酸逐漸減少,對脂肪消化吸收和分解的能力日趨降低,因而有必要限制脂肪,特別是飽和脂肪的攝入。

      中年人同時需要補充鋅、銅、鐵、硒等微量元素。如果飲食結構合理,一般不會缺乏這些元素,但由于中年人消化、吸收能力較差,加之分解代謝大于合成代謝,容易發生微量元素的不足。如中年人對鈣的吸收能力差,容易發生骨質疏松,出現腰背痛、腿疼,易骨折等癥狀,因此,就應多食用骨頭湯、牛奶、海魚、蝦及豆制品等食物,預防骨質疏松。尤其是女性,在30歲后會出現不可避免的鈣流失和骨密度下降,補充一定量的鈣非常必要。

      老人需要抗氧化劑

      “進補”是老年人的必修課。首先,體內蛋白質以分解代謝占據優勢,合成代謝逐漸減慢,較易出現營養不良,此時應特別注意優質蛋白質和鐵質的適量供給。優質蛋白質多存在于瘦肉、禽蛋、奶、豆制品中。

      其次,老年人體內清除自由基能力下降,成為許多疾病發生的基礎。因此應多攝入抗氧化劑,如維生素A、C、E以及硒、鋅等。維生素E廣泛分布于動植物組織中,尤其是小麥胚芽油、花生油及芝麻油、綠葉植物、肉、蛋、奶。維生素C則廣泛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硒元素在海產魚類、黃芪中含量甚高。此外,抗氧化保健食品也是不錯的選擇。

      還有,老年人容易因缺鈣導致骨質疏松,所以應增加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量。營養學家建議,老年人應每日飲1—2袋奶(最好是脫脂奶),同時多食用豆制品、蔬菜、水果。如果飲食無法保證的話,也可以通過鈣片或鈣—維生素D合劑進行補充。

     
    關鍵詞: 營養
    [ 網刊訂閱 ]  [ 食品安全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安全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