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無圖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關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安全 » 營養與健康 » 正文

    避免食源性疾病十不要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02-13  來源:新華網

     

    避免食源性疾病十不要

    避免在沒有衛生保障的公共場所進餐。

    在有衛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場購買有安全系數的食品。不買散裝食品。

    新鮮食品經充分加熱后再食用。不喝生水。

    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

    不生食、半生食海鮮及肉類。生食瓜果必須洗凈

    重視加工涼拌和生冷類食品的清潔。

    盡量每餐不剩飯菜。

    吃剩的飯菜盡量在10℃以下貯藏,食用前必須充分加熱。

    夏季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漬食品。

    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

    食源性致病菌

    肉及肉制品中,各種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率最高。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有沙門菌、致賀菌、致病性大腸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變形桿菌、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李斯特菌、空腸彎曲菌和坂崎腸桿菌。這些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可污染各種食品,引起發熱、腹痛和腹瀉。

    副溶血性弧菌這種菌嗜鹽,因此它更容易在沿海地區的食品中“興風作浪”。盡管加熱和食醋在1分鐘內即可將其殺死,但它所產生的溶血毒素卻不能被除去,可以通過食物引起腹瀉。腹瀉特點是血水樣便。

    變形桿菌、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它們可在4℃條件下繼續繁殖,常污染在冰箱內儲藏的食品。

    李斯特菌這種菌也屬于嗜冷菌,常污染冰箱內即食肉制品。感染后,可并發腦膜炎、敗血癥,還可能導致孕婦流產或死胎。

    腸出血性大腸埃希菌O157:H7感染后可并發溶血性尿毒癥。空腸彎曲菌多源自禽類,可污染生奶和肉類。感染后可并發膽囊炎、胰腺炎、腹膜炎和胃腸道大出血、腦炎、心內膜炎、關節炎、骨髓炎、格林·巴利綜合征。

    坂崎腸桿菌通常是通過配方奶粉引起嬰兒腦膜炎和敗血癥等。

     

     
    [ 網刊訂閱 ]  [ 食品安全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安全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26 second(s), 13 queries, Memory 0.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