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wǎng)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無圖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wǎng),關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安全 » 營養(yǎng)與健康 » 正文

    白米飯也會吃出糖尿病? 吃得太精細易患哪些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3-06-09  來源:解放日報  瀏覽次數(shù):785
    核心提示:世界著名醫(yī)學雜志《英國醫(yī)學雜志》近日發(fā)表文章稱:亞洲人每天多吃白米飯與糖尿病的發(fā)病相關。該文稱研究顯示,吃白米飯最多者與最少者相比,患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55%。

      世界著名醫(yī)學雜志《英國醫(yī)學雜志》近日發(fā)表文章稱:亞洲人每天多吃白米飯與糖尿病的發(fā)病相關。該文稱研究顯示,吃白米飯最多者與最少者相比,患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55%。

      作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國”,白米飯是我們餐桌上的主食之一。這篇文章在網(wǎng)上流傳后,引發(fā)了不少人的驚嘆:“以前都說吃得太好容易得糖尿病,現(xiàn)在難道吃米飯也會吃出糖尿病嗎? ”

      為此,記者前往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代謝科,向有關專家求證。

      沒必要拒絕白米飯

      第六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代謝科副主任醫(yī)師周健告訴記者,白米飯的升糖指數(shù)(食物進入人體后血糖升高的相對速度)相對較高,多吃白米飯與2型糖尿病之間的確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但鑒于該文章所涉及的研究存在局限性,并不能就此得出每天吃白米飯就容易得糖尿病的結論。以米飯為主食的人只要吃得適量,大可不必過分擔心因此就會患上糖尿病。

      人為什么會得糖尿病,并不是由某一種習慣或因素單方面決定的,而是由許多因素共同參與的結果,飲食、遺傳、生活方式等都與糖尿病的發(fā)生息息相關。

      如果因為擔心患上糖尿病或者因為“勵志”減肥,就只吃菜而不吃飯,反而會引發(fā)其他健康問題。

      谷物位于“膳食營養(yǎng)金字塔”的底層,營養(yǎng)的基石若不穩(wěn)固,就容易導致多種營養(yǎng)素攝入不足,造成營養(yǎng)不良,從而導致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細菌、病毒等后果。更重要的是,如果米飯吃得少了,而油脂或脂肪卻吃得多了,反而容易引起血脂異常和肥胖等問題。

      粗細搭配最合理

      我國的糖尿病患病率已達9.7%,患病人數(shù)居世界第一。要想在飲食上遠離糖尿病,不吃米飯肯定是不行的,而應該學會粗細搭配。在每天攝入一定量的米飯等主食的同時,最好能搭配一定的粗糧。

      精白米在加工過程中由于機器的脫殼和研磨,損失了許多礦物質(zhì)和膳食纖維。粗糧雖然在口感上不如精白米那樣光滑,但其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比精白米、精白面要低,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鎂等微量元素則比之更高。因此,適當吃點粗糧能夠增加胃腸蠕動,延緩餐后血糖的升高,此外還有助于預防便秘、調(diào)節(jié)血脂。

      周健建議,平時可適當選擇全谷、全麥食物,在主食中可以用部分粗糧替代細糧,如適當吃點糙米飯、五谷雜糧飯等。

      警惕高升糖指數(shù)食物

      周健提醒,對于已經(jīng)患有糖尿病的人來說,也沒有必要完全拒絕白米飯等主食,保證膳食的均衡才是健康的基石。

      糖尿病患者真正需要控制的,是每天所攝入的總熱量。建議患者咨詢相關醫(yī)生,根據(jù)自己的體重和血糖水平,請醫(yī)生給出適當?shù)臒崃繑z取標準。

      此外,食物的升糖指數(shù)也是糖尿病患者需要留意的。升糖指數(shù)高的食物意味著胃腸消化吸收得快,容易引起血糖的快速升高。相反,低血糖生成指數(shù)的食物消化吸收慢,不容易引起餐后血糖的飆升。

      一般來說,精制的谷類食物和土豆的升糖指數(shù)相對較高;豆類和未加工的谷類(包括粗糧)的升糖指數(shù)為中等;多數(shù)蔬菜和部分水果的升糖指數(shù)相對較低。

      糖尿病人在選擇食物時,應該盡量少吃升糖指數(shù)較高的食物,比如:小麥面條、富強粉饅頭、烙餅、油條、糯米粥、米餅、烤馬鈴薯、煮甘薯、南瓜、胡蘿卜、西瓜等。

      “好吃懶動”可不行

      想要真正遠離糖尿病,不能只關注飲食,而是要達到“吃”與“動”的平衡。

      眼下,不少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可以用“好吃懶動”來形容,不動肌肉,只動胰島,是一些年輕人早早患上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周健建議,管住嘴、邁開腿,少吃多動,既能減輕胰島的負荷,又能舒緩壓力、抵抗焦慮和抑郁。

      專家介紹

      周健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內(nèi)分泌代謝科副主任醫(yī)師、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血糖監(jiān)測學組委員兼秘書、上海市醫(yī)學會內(nèi)分泌分會青年委員。以第二完成人獲上海上海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上海醫(yī)學科技一等獎。擅長糖尿病的個體化診治。

      延伸閱讀吃得太精細,易患哪些病

      白米飯雖然算不上是引發(fā)糖尿病的罪魁禍首,但食物太過精細,的確容易引發(fā)一系列健康問題。適當吃得“粗”一點,學會粗細搭配,有利于預防以下疾病:

      膽結石長期進食精細的米面以及動物內(nèi)臟、蟹黃、蛋黃等高膽固醇食物,容易使機體代謝紊亂從而導致血和膽汁中膽固醇濃度偏高,促使膽固醇結石的形成。

      牙列不齊許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吃精細柔軟的食物,水果切成塊、食物燉得爛,這些都會使孩子的牙床肌肉缺乏鍛煉的機會,影響頜骨的發(fā)育。等到孩子的恒牙開始萌出時,因為咀嚼不夠、頜骨發(fā)育不全,就易導致乳牙不肯讓位,造成恒牙排列不整齊,甚至會長出雙排牙。

      便秘太過精細的食物往往缺乏纖維素。纖維素能夠刺激腸道,使其加速蠕動,同時保留腸內(nèi)的水分,避免糞便干燥。食物中如果缺乏這些纖維素,就容易引起便秘煩惱。

        【相關閱讀】

        主食不能太精細 吃對很重要

        精細食物熱量高更易導致發(fā)胖

    編輯:yuanlee

     
    關鍵詞: 白米飯 糖尿病 精細
    [ 網(wǎng)刊訂閱 ]  [ 食品安全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安全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