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無圖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關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安全 » 營養與健康 » 正文

    營養保健與藥食同源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05-17  來源:北青網
    核心提示:今天的營養保健學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與古代的藥食同源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同一個概念,也就是古籍中稱為“食療”、“食補”的中醫學理論。說通俗點,就是許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藥物,食物和藥物對疾病同樣有著預防和治療作用。

      今天的營養保健學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與古代的藥食同源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同一個概念,也就是古籍中稱為“食療”、“食補”的中醫學理論。說通俗點,就是許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藥物,食物和藥物對疾病同樣有著預防和治療作用。

      在我國古代眾多的養生家中,他們自成一派,不贊成服食藥餌,只提倡注重“食療”。這一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南唐的陳士良、元代的忽思慧以及明代的盧和等。當然,最負盛名的還是唐代的著名醫藥學家孟詵。孟詵生于公元621年,卒于公元713年,活了92歲,在古代肯定算是高壽了。他曾對人說:“若能保身養性者,常須善言莫離口,良藥莫離手。”為此,他根據自己幾十年的實踐經驗,搜集了241種具有醫療作用和營養價值的食品,編成了我國第一部食療學的專著——《食療本草》。書中記載了常見食療品,包括雞魚肉蛋以及青菜蘿卜的藥用價值及食用方法,闡明了“藥補不如食補”的深刻道理。

      無獨有偶,元代宮廷飲膳太醫忽思慧,也根據自己十余年主管宮廷飲食、藥物補益的經驗,撰寫了《飲膳正要》一書。書中分三部分闡述了“養生宜忌”、藥食的滋補作用以及飛禽走獸、瓜果蔬菜的味道。除此之外,該書還強調飲食衛生,主張不吃不干凈或者變質食物,防止病從口入,并在醫學上第一次使用了“食物中毒”這一術語。

      “藥王”孫思邈更是通曉養生之道,年過百歲而視聽不衰。他創立的“食療養生”,指出了飲食五谷是補養人體的物質基礎。他認為在飲食的滋養下,五臟六腑藏瀉交替,虛實更作,維持人體正常的氣血活動,即“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血氣”。因此,即使無病時也要注意調節飲食,食不欲雜,慎五味,不要偏嗜,有病時要先用食療,食療不愈,而后用藥。

      古代“藥食同療”的中醫藥理論不勝枚舉,數不勝數。總而言之,就是要將營養與保健有機結合,既要有外在性的工作方便,又要有內在性的實際效果。也就是說,既注意合理搭配藥與食之間的關系,避免走入飲食的誤區,更要熟悉一些飲食禁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和諧地調節自身的身體機能,保證自己的身體處于健康無恙的良好狀態。

        【相關閱讀】

        6種食物千萬不能一起吃 至少要間隔2小時

        藥食同源 必知8種純天然的抗衰老藥

        藥食同源

        藥食同源:十種食物對抗十種疾病

        藥食同源:巧用瓜果防治疾病

        夏天祛濕可蒸、煮藥食同源材質

    編輯:yuanlee

     
    [ 網刊訂閱 ]  [ 食品安全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安全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65 second(s), 13 queries, Memory 0.9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