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無圖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關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安全 » 營養與健康 » 正文

    廚房里的“食物醫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01-05  來源:現代健康報
    核心提示:廚房不僅是一個制造美味的地方,它還可以是一個“小醫院”。很多不起眼的食材,遇到頭疼腦熱的,還真能派上用場,而且沒有副作用。

      廚房不僅是一個制造美味的地方,它還可以是一個“小醫院”。很多不起眼的食材,遇到頭疼腦熱的,還真能派上用場,而且沒有副作用。

      啤酒VS心臟病:一天喝1杯啤酒,能降低患心臟病的可能性。但是一天飲2杯或以上反而會引發心血管疾患。

      橘子汁 VS高血壓:橘子汁中含有豐富的鉀、鈣和維生素C。養成經常飲用橘子汁的習慣,有助保持正常血壓。

      魚肉 VS哮喘:魚肉中的鎂元素,可以緩解哮喘病的癥狀。哮喘病人1日3餐中至少吃1次魚類或其它海產。

      生姜VS惡心:惡心一般由低血糖造成,生姜能讓血液保持一定含糖水平。如果暈車,提前服用生姜粉,可以很好地預防頭暈和嘔吐。

      糖VS打嗝:在舌頭下面放一勺糖。糖可以刺激喉嚨后側的神經,中斷引起打嗝的膈神經信號。

      雞蛋殼VS十二指腸潰瘍:雞蛋殼內含有堿性物質,可與中和過量胃酸,還有止痛的效果。將雞蛋殼洗凈打碎放入鐵鍋里炒,然后研成粉,越細越好,每日服一個雞蛋殼的量,可分2—3次服用,飯前或飯后,用開水吞服。

      “皮膚科醫生”

      燕麥VS皮膚瘙癢:將燕麥用紗布包在淋浴器,用透過燕麥的水來淋浴,可緩解濕疹、皮膚干燥和瘙癢。

      大蒜VS腳氣:大蒜涂在患處,可以抑制和消滅真菌,還止癢。

      “婦科醫生”

      亞麻籽油VS 痛經:痛經的人每天吃1—2茶匙亞麻籽油,可將它抹在面包上或拌沙拉。

      “外科醫生”

      洋蔥VS蜜蜂蜇傷:新鮮的洋蔥涂于蜂蜇處,洋蔥中的酶可阻止毒素擴散和發炎。

      碎面包VS腳趾甲嵌肉:把磨碎的面包放進熱牛奶中充分攪拌,敷20分鐘,每天使用直到好轉。

      手足凍瘡:用干山藥一截,磨細敷上。

      乳腺炎、乳房腫痛:山藥碾成泥外敷。

      跌打損傷:芹菜30~50克,搗爛外敷。

      “五官科醫生”

      甘菊VS口腔潰瘍:沖泡一杯甘菊茶,晾涼以后飲用,不要急于咽下,來回漱口,每兩小時一次,可減輕炎癥。

      口香糖VS 牙齒發黃:喝茶或咖啡后,嚼一塊無糖口香糖,色素就沒有機會停留在口腔中了。

      丁香油VS牙痛:趕緊用棉花蘸些丁香油涂在疼痛處,讓丁香具備的天然止痛功效來對付疼痛,就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了。

        【相關閱讀】

        健康飲食的幾個生活小竅門

        做家里的“化學家”自配無害清潔劑

        食鹽 廚房里的止血藥

        日常廚房生活竅門

        16大“食物醫生”隱藏在廚房

        當心廚房煮出毒來

        回歸廚房 遠離食品添加劑

        廚房里的九大保護心臟好食物

        廚房里的“殺手”和“良藥”

    編輯:yuanlee

     
    關鍵詞: 廚房 食物 醫生
    [ 網刊訂閱 ]  [ 食品安全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安全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60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9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