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無圖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關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安全 » 營養與健康 » 正文

    23日處暑:當心“秋燥”易傷人 少食辛辣多清淡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1-08-23  來源:新華網  瀏覽次數:359
    核心提示:23日迎來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處暑。營養專家提醒說,此時節,公眾要當心“秋燥”傷人,在增強身體鍛煉的同時,應注意飲食調理,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多食清淡食品。


      23日迎來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處暑。營養專家提醒說,此時節,公眾要當心“秋燥”傷人,在增強身體鍛煉的同時,應注意飲食調理,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多食清淡食品。

      處暑時節,由于氣候漸干燥,很多人會感到早晨起床時嗓子發干,皮膚干燥,即使飲用一大杯水,也難以解渴。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介紹說,“秋燥”是指在秋季發現的以干燥為特征的病變,分溫燥和涼燥兩種。處暑期間的“秋燥”屬溫燥,病癥多表現為頭疼、少汗、口渴、干咳少痰、咽干不適、手腳心熱等,易與上呼吸道感染混同,這種具有明顯季節性的不適,主要與久晴少雨、秋陽暴烈的氣候有關。此外,處暑期間某些疾病,如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復發或加重。因此,處暑時節自我保健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預防“秋燥”。

      李艷玲表示,“秋燥”并不可怕,一般都比較輕,治療也比較容易,但家庭護理和調養十分重要,否則可能會纏綿不愈。“秋燥”原因很多,而飲食不當是一個重要的誘發因素,因此初秋時節飲食應突出“清潤”,即養陰清燥,潤肺生津。

      李艷玲提醒說,有效防治“秋燥”,可以在飲食上下工夫。在初秋時節應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以清淡甘潤為主。鮮藕、生梨、荸薺以及胡蘿卜、豆腐、黑木耳、蜂蜜等具有養陰潤燥的功效,不妨多吃一些;多喝水、淡湯、菜湯、豆漿、牛奶等,而生蔥、胡椒、烈酒等燥烈食品應少吃,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數蔬菜和水果性寒涼,有生津潤燥、清熱通便的功效,且含大量水分,果蔬還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及無機鹽、纖維素,可以改善燥氣對人體造成的不良影響。另外,胃弱者要多喝粥,如紅棗糯米粥、百合粥、蓮子粥等。同時,注意調節生活節奏和生活環境,防止過度疲勞和無節制的夜生活。

      預防“秋燥”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重視精神調養,要盡可能地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適應秋季收斂之性。

        【相關閱讀】

         夏天注意調節飲食 吃清淡適口食物能解暑

         春季養生有重點 飲食宜清淡

         老年高血壓病春季保健:飲食清淡 保證睡眠

         清淡“綠、黑、黃”春菜解春困

         節后飲食宜清淡食滯可吃山楂片

         營養專家教你點菜:涼菜選現做的 熱菜點清淡的

    編輯:yuanlee

     
    關鍵詞: 處暑 飲食 清淡
    [ 網刊訂閱 ]  [ 食品安全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安全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