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無圖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關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安全 » 營養與健康 » 正文

    會吃者養口 善吃者養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7-25  來源:新聞午報
    核心提示:俗話說:會吃者養口,善吃者養生。所謂飲食文化,僅僅會吃是遠遠不夠的。以養生為特色的潮州菜,發源于韓江、榕江、練江三江出海的三角洲地帶,東鄰瀚海,豐富的海洋資源注定了潮州菜的海洋性特征。 從白粥中體會善吃之道 在中國,論善吃恐怕非潮汕人莫屬,潮汕人之善吃

      俗話說:會吃者養口,善吃者養生。所謂飲食文化,僅僅會吃是遠遠不夠的。以養生為特色的潮州菜,發源于韓江、榕江、練江三江出海的三角洲地帶,東鄰瀚海,豐富的海洋資源注定了潮州菜的海洋性特征。

      從白粥中體會善吃之道

      在中國,論善吃恐怕非潮汕人莫屬,潮汕人之善吃,由來已久、源遠流長。且不說鮑參翅肚、名貴海鮮,一煲白粥就能體現潮汕人的善吃。

      粥是什么?你以為就是水煮大米這么簡單?在潮汕人的精神世界里,粥和海鮮、功夫茶一樣,都是他們賴以生存、繁衍和修養身心的天賜美食。他們可以數日無肉但卻不能一日無粥,他們用大米和水做出來的這種食物,是他們從黃帝那里繼承下來的。《說文解字》說“黃帝初教作糜”,當其他的炎黃子孫相繼把“糜”改稱“粥”的時候,唯獨潮汕人依然把這碗每天吃的東西稱作“糜”,其承繼黃帝文化和傳統習俗的虔誠心志由此可見一斑。

      潮汕人之善吃還體現在養生方面。潮汕人在飲食上始終奉行先祖的“安”“和”理念,注重四時調攝、陰陽調和、因地選材、因時制材,尤其注重生態養生。從食材的選擇、配伍到烹制,他們都力求保持食物的原生態特性和原汁原味,從而保障食物的天然營養不至流失。同時,潮汕人一般不吃落令(過時)的菜蔬,以為這樣有違“安”“和”理念及天然選擇,對養生有害無益。他們追求時鮮、鮮活的食材,所以非常重視蔬菜、海產的生長季節,他們認為,每一個季節都有其時令的物產,無論蔬菜還是海味,當季的就是天然的,就是最新鮮、最好的。

      對于潮州菜而言,只要產自天然、只要不破壞其原生態本性、只要有營養、只要對人健康有益,食材無論貴賤其實都可入饌。

      潮州菜VS粵菜

      潮州古屬閩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劃入南海郡,但發源于這個地區的潮州菜并沒有因為行政區劃的變更而變化,當地人依然固守著他們的民風和飲食習慣。

      一般認為,潮州菜是粵菜里的一個細分菜系,潮州菜和廣府菜、客家菜都屬于粵菜范疇,因為都在廣東,這是地域觀念下的定位。其實不然,潮州菜發展至今,其聲譽和影響力遍及海內外,其地位之尊均在其它各大菜系之上,潮州菜早已成為一個獨立的主流菜系。

      傳統意義上的粵菜以家禽為主,雞、鴨、鵝,甚至鷓鴣、鵪鶉、鴿子等禽鳥都是壓席主菜,珠三角民間有一句俗語叫做“無雞不成宴”,可謂點出了粵菜的特征;客家菜則以家畜為主;而潮州菜就以海鮮為主,這是潮州菜和粵菜的特征區別。

      粵菜選材廣泛,食材不受地域限制,天南海北的物產都可拿來入饌,之所以被稱為粵菜,是因為施加了粵派的烹制手法,出品的菜肴便有了嶺南風味。潮州菜恰恰相反,潮州菜很“固執”,無論走到哪里,一定固守一個原則,那就是非潮汕當地出產不取,選材用料都是潮汕特產。而且,潮州菜尤其重視食材的原生態特性,烹制講究原汁原味,潮汕傳統認為,非如此便不是正宗的潮州菜。這是潮州菜和粵菜在選材及烹制方面的區別。

      潮州菜注重時令,講求謹和五味、因時宜養,按照陰陽和季節的變化調和食材的品性和配伍,以使人與自然通過四時調攝獲得身心和生理的高度和諧,從而達到養生目的。

     
    關鍵詞: 養生
    [ 網刊訂閱 ]  [ 食品安全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安全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23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