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無圖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關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安全 » 營養與健康 » 正文

    食用野生蘑菇謹防中毒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09-07  瀏覽次數:326
    核心提示:8月以來,北京307醫院陸續收治了來自河北文安的蘑菇中毒者26人。 北京市食品安全辦、市衛生局日前對此發出預警,禁止集體用餐、餐飲服務、民俗旅游等單位自采、加工、食用野生蘑菇。市民在民俗戶農家樂吃小雞燉蘑菇等蘑菇類菜品時,最好問清蘑菇的品種。 當前正值野生


      8月以來,北京307醫院陸續收治了來自河北文安的蘑菇中毒者26人。

      北京市食品安全辦、市衛生局日前對此發出預警,禁止集體用餐、餐飲服務、民俗旅游等單位自采、加工、食用野生蘑菇。市民在民俗戶農家樂吃小雞燉蘑菇等蘑菇類菜品時,最好問清蘑菇的品種。

      當前正值野生菌大量上市的季節,野生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很受歡迎。但因為誤食有毒野生菌造成人員死亡的事件很多,專家提醒要謹慎采購、烹調野生菌。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楊祝良說了一件發生在他身邊的事:家住昆明市楊家地的張女士一次去農貿市場買了一種貌似木耳的野生菌,當用涼水沖洗它的時候發現水變黑了。張女士很驚訝,她從沒碰到過這樣的情況,于是決定不食用。隨后,張女士詢問專家后才知道這種類似木耳的毒菌叫“葉狀耳盤菌”,吃了之后會引起過敏性皮炎。

      楊祝良介紹,若進食了有毒野生菌,輕則出現惡心、嘔吐、腹痛,重則出現頭昏、幻視等癥狀,嚴重的會導致肝腎損壞、胃腸炎癥、光敏性皮炎、呼吸循環衰竭等癥狀甚至導致休克、死亡。誤食毒蘑菇后的中毒反應最快只有10分鐘,慢的在12小時后。

      “中毒自救方法是盡快刺激咽部催吐,用溫鹽水灌腸催瀉,同時求助醫療機構實行綜合性急救。”楊祝良說。

      提示:

      解放軍307醫院全軍中毒中心副主任邱澤武提醒市民,我國的毒蘑菇有100多種,致命性野毒蘑菇達20多種,其中十多種含劇毒。較多見的劇毒蘑菇為白毒傘菇、鵝膏菌、鹿花菌等,食用后死亡率極高。

      每年5月到9月是野蘑菇中毒的高發期。據統計,野蘑菇中毒人數雖只占食物中毒人數的5.1%,但死亡人數卻占到一半以上。

      預防蘑菇中毒的惟一方法是不隨意亂采亂吃來源不明的蘑菇。一旦進食后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應盡快到醫院治療,并及時撥打12320向衛生監督部門報告。

      怎樣安全食用野生菌呢?

      楊祝良介紹,首先把好采購關:采摘或選購野生菌時,應該注意既有菌托又有菌環的真菌很可能有劇毒;不熟悉的野生蘑菇不要采購;糞生真菌一般有毒,不要采摘。

      在加工烹調時,要認真挑選、清洗野生菌,煮熟炒透后再吃。一般要用開水泡3分鐘到5分鐘,并多翻炒幾下。

      有些人貪戀野生菌的鮮美可口,一次吃很多。楊祝良告誡,食用野生菌不要雜,最好每次只吃一種。還要限食量,不要連續幾餐都吃,同時,食用野生菌時不宜飲酒,以防毒素和酒精起反應。

      “即便是研究野生菌幾十年的老專家也不敢隨便吃不熟悉的野生菌。消費者購買野生菌時一定要把握兩點:買曾吃過并已證明沒發生任何危險的野生菌,有菌環、菌托的野生菌不要買。”楊祝良說。

     
    [ 網刊訂閱 ]  [ 食品安全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安全
    點擊排行